• 视力障碍的特质和一般支持策略

    (一)视力障碍的定义

    视力障碍,又称视力残疾、视觉缺陷,也称视觉损伤,一般包括盲与低视力两类。按双眼中较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不同与视野半径的差异又分为一级盲、二级盲、一级低视力、二级低视力。视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0-18岁的少年儿童。伴有视力障碍的一些疾病如白化病、唐氏综合征、斜视和低视力。

    (二)视力障碍幼儿的特质

    视力障碍儿童是特殊儿童中的重要群体之一。眼睛是人的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们接受外界的信息80%以上从视觉输入。由于视障儿童不同程度地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大部分直观感受能力,听觉和触觉成为他们认知的主要途径,这就形成了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不同的认知特点。总体来说,视力障碍有以下特点:

    1. 和普通幼儿的身体发展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

    2. 其听觉和触觉会更加灵敏,听觉注意和记忆力比较强。

    3. 对于空间的知觉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概念的形成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困难,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4. 可能会频繁地问别人“怎么了?”,可能会揉眼睛和不停地眨眼。

    5. 动作和技能发展缓慢。

    (三)视力障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 如果对环境不熟悉,则会限制其活动范围和探索周围环境的动机。

    2. 对于需要用到手眼协调的动作比较困难。

    3. 无法看清或者难以清晰辨认出活动中展示的颜色、形状、物体或者图片。

    (四)视力障碍幼儿的一般支持策略

    1. 物质环境的支持

    (1)提供安全和熟悉的环境方便他们探索,环境中要设置一些柔软的区域,可以让他们自由行动且不担心受伤。

    (2)将活动材料交给幼儿时,要先告知他们是什么材料。

    (3)调整材料:将平面的教材教具改制成凸起的或者有声读物;利用声源帮助视障幼儿定位物品(如呼啦圈上有铃铛);选择差别明显的亮色区分起止线;选择颜色鲜亮的球。

    (4)要有正确适当的协助方式,可以让其主动牵着教师或同伴的手或者搭着手臂,不要抓或者拖幼儿。带幼儿走进座位时,只要将他的手引导到椅背外,因为他们与物体接触时,只要通过触觉去感知,剩下的动作就能自行完成了。

    (5)通过多样的感官体验来丰富视障幼儿的经验,学习定向行走、声音提示等。

     

    2. 人文环境的支持

    (1)教师要先向班里的幼儿介绍视障幼儿,帮助普通幼儿了解有视力障碍幼儿的特点,让他们知道成为盲人或者弱视意味着什么。通过一些体验类的感知活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如少用肢体语言,而是说出来或者用肢体触碰,你们一样可以成为好朋友等。

    (2)通过“明星时刻”,请小朋友们说说视障同伴身上的优点,知道每个小朋友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优点,增进班级同伴对视障幼儿的了解,同时增强该幼儿的自信心。

    (3)让视障幼儿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从而有安全感,活动的安排要相对固定。